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42|回复: 0

大话鬼谷36:人际关系,在计划中的意义?

[复制链接]

5166

主题

23

回帖

1万

积分

vip

积分
15731
发表于 2024-11-3 18:30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事是人做的,事情越大,需要用到的人越多。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又江湖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。
人际关系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事件发展的走向和结果。
那么人际关系是如何影响事情发展的呢?
第一、同情而相亲者,其俱成者也。
当人们因为情感共鸣或共同利益而相互亲近时,他们之间的合作往往能够共同成功。
这是因为,在这样的关系中,人们更容易建立起信任和默契,使得合作过程更加顺畅。
以二战时期的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为例,在这个联盟中,各国虽然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治体系,但他们都深受法西斯势力的威胁和侵害,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共同利益。
第二、同欲而相疏者,其偏成者也。
虽然人们有着相同的欲望或目标,但如果他们之间存在疏远感,合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,只能部分实现目标。
这是因为,缺乏紧密的合作关系会导致沟通和协调困难,使得各方难以形成合力。
以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例,曹操虽然兵力强大,但他在南方缺乏民心支持,与孙权、刘备等势力之间存在严重的疏远感。
这种疏远感导致了曹操在战术上的失误和战略上的孤立无援,最终使得他未能一举统一江南。
第三、同恶而相亲者,其俱害者也。
当人们因为共同厌恶某事物而相互亲近时,他们的行为可能会过于极端或盲目,反而共同受到伤害。
这是因为,情绪会掩盖理性判断,导致做出不利的决策。
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,各路起义军虽然都厌恶腐败的明朝政府,但他们之间缺乏明确的政治目标和统一的领导核心,使得起义军各自为政、互不支援,最终导致了起义的失败,让满清入关捡了便宜。
第四、同恶而相疏者,其偏害者也。
如果人们共同厌恶某事物,但彼此之间存在疏远感,那么他们可能会部分受到伤害。
这是因为,他们的行动可能不够统一,无法形成有效的力量来应对问题。
以清朝晚期的洋务运动为例,虽然许多官员都认识到学习西方科技的重要性,但他们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,导致洋务运动的进展缓慢和成果有限,最终未能彻底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。
在一项伟大的事业中,如果不能同心同德,必然会走向失败。
鬼谷子指出:故相益则亲,相损则疏,其数行也。此所以察同异之分,其类一也。
这句话解释了人际关系里的普遍规律:人们在相互有益时就会亲近,在相互有害时就会疏远。
虽然呈现的状态千差万别,说到底本质是一样的,也就是利益二字。
往往事情就毁在人与人利益不一致上。
鬼谷子曰:故墙坏于其隙,木毁于其节,斯盖其分也。
墙因为裂缝而倒塌,木因为节疤而折断,都是因为它们自身的弱点被外力所利用或放大。
事实不断证明,内部的分裂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,事态会不断恶化,并最终走向失控。
鬼谷子曰:故变生事,事生谋,谋生计,计生议,议生说,说生进,进生退,退生制,因以制于事。
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。
变化是世界的常态,它不断引发新的事件,而人们则需要通过谋略来应对这些事件,谋略的实施又需要详细的计划,计划的制定则会引发各种议论和观点,这些观点进而影响人们的行动选择,最终决定对事物的控制程度。
鬼谷子曰:故万事一道,而百度一数也。
事物的道理是一致的,不论反复多少次也都是有定数的。
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和诉求,所以计划的制定往往会引发各种议论和观点。
这些不同的说法和观点,就会导致行动的进退失据,甚至引发内部的矛盾和冲突。
最典型得案例就是王安石变法。
王安石在推行变法时,虽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,但他忽视了官僚集团和地主阶级的利益诉求。这些势力在变法过程中受到了损害,因此他们选择了抵制变法。
直接导致变法执行不力,反对声音的日益高涨,最终使得变法以失败告终。
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教训:在谋划事情时,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人和利益团体的需求。
如果忽视了某些重要势力的利益诉求,就可能导致他们的疏远和抵制,从而破坏整个计划的实施。
因此,我们在制定计划时,应该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协商,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平衡和满足。
也就是,形成广泛的利益同盟,团结尽可能多的人,以保证结果的成功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立刻回复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名著书屋 ( 浙ICP备2023009757号 )

GMT+8, 2025-8-29 00:18 , Processed in 0.085019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