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43|回复: 0

大话鬼谷38:如何让对方接受并执行自己的计划?

[复制链接]

5166

主题

23

回帖

1万

积分

vip

积分
15731
发表于 2024-11-3 18:30:5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制定计划,那么如何让大家接受自己的计划呢?
就必须对团队成员进行游说。
那么如何游说呢?
首先要区分游说的对象,确定游说内容的方向。
第一、外亲而内疏者说内。
当对方表面友好但内心存有隔阂时,要深入其心,加强情感联系。
第二、内亲而外疏者说外:对于内心亲近但外在表现疏离的人,重点在于加强外在的沟通与互动,通过共同活动、分享日常等方式,增进外在的亲切感。
然后是选择游说的方法。
鬼谷子总结了游说过程中常见的六种情况,并提出了对应之策。
第一、因其疑以变之:面对对方的疑虑,直接反驳往往效果不佳,而应通过巧妙的变通,展示解决方案的可行性,消除对方的顾虑。
比如,张仪游说楚王,不直接反驳,而是展示秦楚联盟好处。
第二、因其见以然之:对于对方的见解,即使完全不赞同,也应先给予肯定,找到共同点作为沟通的起点,建立共鸣,再逐步引入自己的观点,使对方更容易接受。
比如,诸葛亮游说孙权,联合抗曹,面对孙权对刘备的质疑,诸葛亮先是赞同,然后逐步展示刘备的实力。
第三、因其说以要之:提炼对方言论的核心,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反驳或引导,使讨论更加聚焦,提高沟通效率。
比如,晏子出使楚国,楚王试图通过贬低齐国的方式来羞辱晏子。
晏子抓住楚王的论点,以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为例,巧妙精准的回击了楚王。
第四、因其势以成之:顺应对方的积极势头,给予鼓励和支持,帮助其克服困难,达成小目标,以此建立信任,为后续计划的推进铺路。
汉初,刘邦欲封韩信为齐王,但心中有所顾虑。
张良看出刘邦的犹豫,便顺势而为,指出韩信对于平定齐国、击败项羽的重要性,以及封王对于稳定军心的必要性。
刘邦才果断下定决心。
第五、因其恶以权之:了解对方的厌恶,作为制定策略时的考量因素,避免触碰雷区,同时也可作为激励或约束的手段,平衡双方利益。
唐太宗怕走隋炀帝的老路,反对铺张浪费。
魏征在进谏时,就常常以节俭为主题,提醒唐太宗,并借势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如减轻赋税、减少宫廷开支等。
第六、因其患以斥之:针对对方的忧患,主动提出解决方案,展现自己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让对方感受到与己同行【xing2】的安心与信心。
春秋时期,面对鲁、宋等邻国侵扰,管仲未选择武力对抗,而是深入分析背后的经济原因。提出向这些国家提供粮食与经济援助,既解决其实际困难,又展现齐国实力与仁慈。
此举不仅有效减少了侵扰,还促进了友好外交关系的建立,为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奠定了基础。
当然光靠语言是不够的,还要匹配必要的手段。
第一、摩而恐之。
适度施加压力,让对方意识到不合作的后果,产生恐惧心理,从而促使其做出让步或妥协。
第二、高而动之。
以高姿态展现自己的实力或愿景,激发对方的斗志或好奇心,引导其主动参与到计划中来。
第三、微而证之。
不经意间透露关键信息,让对方自行发现真相,增强说服力。
第四、符而应之。
迎合对方的需求或期望,给予及时且有效的回应,增强对方的满意度和忠诚度。
第五、拥而塞之:通过限制对方的选择空间或行动自由,迫使其在有限的选项中做出最符合我们意图的选择。
第六、乱而惑之:在特定情境下,通过制造混乱和困惑,使对方失去判断力,从而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引导。
除了以上六个方法,在游说的过程中,我们还要注意三点。
第一、游说后要达成的关系:深度联结,无缝结盟。
鬼谷子曰:计谋之用,公不如私,私不如结,结而无隙者也。
公开场合的游说往往难以触及人心,私下的交流虽然更为亲密,但若想长期合作,还需进一步结成紧密的联盟。
这种基于共同利益、相互理解和充分信任的联盟,才能确保双方关系的稳固和持久。
第二、法无常法:要敢于创新,出奇制胜。
鬼谷子曰:正不如奇,奇流而不止者也。
在游说过程中,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方法和策略,而应敢于创新,出奇制胜。
正规的策略往往容易被对方预测和防范,而奇特的策略则能打破常规,让对方措手不及。
第三、考虑对方的身份:因材施教,因势利导。
鬼谷子曰:说人主者,必与之言奇;说人臣者,必与之言私。
对于主公或决策者,我们应与之谈论奇特、新颖的观点或方案,以展现我们的智慧和创新能力,吸引其注意力和兴趣。
而对于臣子或执行者,我们要侧重于私人的利益和关切点,以建立共鸣和信任关系,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价值。
通过以上的游说方法,我们就能统一团队思想,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。
那么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,还要注意什么呢?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立刻回复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名著书屋 ( 浙ICP备2023009757号 )

GMT+8, 2025-8-28 16:53 , Processed in 0.083741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