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42|回复: 0

大话红楼41:为什么有人不愿意承认红楼反清?袭人名字的内涵?黛玉哭玉的映射?

[复制链接]

5166

主题

23

回帖

1万

积分

vip

积分
15731
发表于 2024-11-19 16:38:1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为什么有人不愿意承认红楼反清?袭人名字中隐藏的奥秘?
林黛玉在贾府享受什么待遇呢?
根据林黛玉外孙女的身份,贾母给她定的标准是。
享受和迎春等亲孙女一样的待遇。
每人除自幼乳母外,另有四个教引嬷嬷,除贴身掌管钗钏褕沐两个丫鬟外,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。
也就是说,黛玉身边有十四五个人服侍。
要知道,在如今,十四五个人可是个不小的团队了,黛玉打小也是排长。
普通百姓人家的孩子,凡事讲究自力更生,父母总是交代不要麻烦别人。
而权贵家的孩子,自出生之日起,接受的教育就完全相反,能使唤别人做的绝对不自己动手。
您想,长期使唤别人的人,自小奴役他人的人,他的脑子里能有平等二字吗?
在他的世界中,世界就是不平等的,就是有人天生是奴仆的。
而长期服务于人的人,也不会有平等二字,因为在长期的剥削中他也异化了,认为这是理所当然。
扯远了,总之,自由和自尊不是从来就有的,是要在鲜血和烈焰中的铸就的。
一切安排妥当之后。
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。
咱们上回说了黛玉的住处映射的是崇祯上吊。
那么咱们看看碧纱橱外宝玉和他身边人的映射。
宝玉的乳母李嬷嬷,和大丫鬟袭人者,陪侍在外面大床上。
李妈妈为什么姓李不姓张呢?
因为李就是离,而宝玉和黛玉一个在碧纱橱里一个在碧纱橱外,对应的就是分离。
再说袭人本名珍珠,原本是贾母的丫鬟。
但是老太太因溺爱宝玉,生恐宝玉身边无竭力尽忠之人,素喜袭人心地纯良,克尽职任,于是把袭人送给了宝玉。
宝玉因知他本姓花,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“花气袭人”之句,遂回明贾母,更名袭人。
袭人这个名字可大有玄机。
袭字,上龙下衣,就是龙袍。
袭人姓花,就是中华。
袭人所代表的意向就是中华龙袍。
龙袍和玉玺在一起,是不是合情合理呢?
所以,袭人和宝玉也是天生一对。
您再看,袭人原名叫珍珠,也就是说,袭人原来是珍珠。
分明就是说,龙袍原来是朱家的。
碧纱橱外有什么?
贾宝玉代指的中华文明。
通灵宝玉代表的玉玺。
袭人代表的龙袍。
李嬷嬷代表的分离。
他们没有被杀,留了下来,而崇祯被杀了。
这不就是改朝换代,明亡清兴吗?
《红楼梦》的谜语其实不深,如果人人都听不懂,也就无法起到他呼吁大家反清复明的目的了。
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去承认其中的内涵,非要说这仅仅是家事。
说到底,还是立场问题。
如果红楼是一本反清小说,那么清朝统治300年的文化贡献几乎为0了。
如果红楼是贵族史,那清朝不也跟着长脸吗?如果能证明是乾隆写的,那就更好了。
总之,既然不能毁了红楼,那就把红楼和满清贵族绑到一起。
毕竟,清廷开始是想毁掉红楼的,没有做到,便改为曲解了。
更往深了说,一旦坐实了红楼是反清小说,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
整个红学,可能都不复存在了,这可是砸饭碗的大事。
扯远了,我们接着说袭人。
袭人的性格,和宝玉也有相似之处,那就是:亦有些痴处。
伏侍贾母时,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;如今服侍宝玉,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。
只因宝玉性情乖僻,每每规谏宝玉,心中着实忧郁。
问题来了,您猜袭人规劝宝玉什么呢?
袭人是龙袍,龙袍的痴,就是认主人。
分明是说,龙袍还是想穿在汉人身上,但是汉人不争气。
龙袍又能有什么办法呢?
当晚,宝玉李嬷嬷已睡了,他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,他自卸了妆,悄悄进来,笑问:“姑娘怎么还不安息?”
安息有死亡之意。
袭人的话换个说法就是:你怎么还不死?死不瞑目吗?
黛玉忙让:“姐姐请坐。”
袭人就在床沿上坐了。
鹦哥笑道:“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,自己淌眼抹泪的说:‘今儿才来,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,倘或摔坏了那玉,岂不是因我之过!’因此便伤心,我好容易劝好了。”
此时的鹦哥还没有改名杜鹃,所以她现在还能笑的出来。
暗指,大家还没有感觉到危机的来临。
宝玉摔玉之后,紧接着就是黛玉哭玉。
黛玉为什么哭呢?
如果玉摔坏了,责任不就在自己吗?
玉碎就是亡国,谁都不想成为亡国之君。
崇祯不想,可亡国就在他手。
这就好比,一个人自小立志要成为科学家报效国家,可是成年之后却在家啃老。
胡里邋遢的照镜子,您说悲剧不悲剧。
这一段分明是说,崇祯不是亡国之君,但当亡国之运。
对应到红楼的剧情就是,黛玉苦心孤诣经营贾府的,但终究还是逃不过家破人亡,自己吊死林中。
袭人听后也开了预言家模式:“姑娘快休如此,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!
也就是说,宝玉未来会闯下更大的祸。
若为他这种行止,你多心伤感,只怕你伤感不了呢。快别多心!”
暗含着,江山不但丢了,还丢给了外族之手。
只有更惨,没有最惨。
黛玉能怎么说呢?
姐姐们说的,我记着就是了。
可是命中注定的事,记着防备又有什么用呢?该来的总是要来,拦都拦不住!
黛玉接着问道:究竟那玉不知是怎么个来历?上面还有字迹?
袭人给我们解释了一个大秘密,那就是警幻仙子是如何把补天石带入红尘的。
“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,上头还有现成的眼儿,听得说,落草时是从他口里掏出来的。”
通灵宝玉有两个神奇?
一是、上头现成的眼,也就是天生有洞,对应的是天生不足。
二是、落草时是从他口里掏出来的。
落草既可以指出生,也可以指做土匪。
玉在口中是个国字,玉从口出,就是国破。
因为落草所以国破。
说的是明末农民起义引发天下大乱。
为了满足黛玉的好奇心,袭人表示:等我拿来你看便知。
黛玉可不舍得叫醒宝玉,忙止道:“罢了,此刻夜深,明日再看也不迟。”
那么明日到底看没看呢?咱们先挖个坑。
大家又叙了一回,方才安歇。
次日一早,林黛玉先拜见了外婆,然后去拜见王夫人。
咱们知道,王夫人是二舅妈。
按道理应该是先拜大舅妈邢夫人才对。
这里倒不是歧视,主要是距离近,拜见邢夫人是要坐车的,而王夫人就在一个院子。
也就是说,没有人开车,黛玉是出不了门的,贾府虽大,也不过是大一点的监狱。
赶巧,王夫人和王熙凤正在拆看金陵来的书信,又有王夫人兄嫂派来的两个媳妇说话。
黛玉初来乍到,不知原委。
但是,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的姨哥薛蟠,倚财仗势,打死人命,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。
舅舅王子腾得了信息,派家人过来,想唤薛家进京。
住哪呢?
当然是住在贾府了。
那么到底事态会如何发展?薛蟠为什么会打死人命?
请看《红楼梦》第四回,薄命女偏逢薄命郎,葫芦僧乱判葫芦案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立刻回复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名著书屋 ( 浙ICP备2023009757号 )

GMT+8, 2025-8-28 22:33 , Processed in 0.146771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