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41|回复: 0

大话红楼64:黛玉和元春居然是一体两面?贾宝玉的心肠为什么那么硬?

[复制链接]

5166

主题

23

回帖

1万

积分

vip

积分
15731
发表于 2024-11-19 16:38:3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黛玉和元春居然是一体两面?贾宝玉的心肠为什么那么硬?
上节,我们说完了引子,下面我们来看《红楼梦》十二支曲的正文部分。
第一支叫:终身误。
谁的终身悟呢?
都道是金玉良姻,俺只念木石前盟。
俺是谁?
就是我。
前面警幻仙子说了:此或咏叹一人,或感怀一事,偶成一曲。
那么这个作曲人就是贾宝玉,就是石头。
这就好有一比,如果20岁的你,读到了自己80岁写的回忆录。
是不是就有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呢?
贾宝玉听的,其实就是未来他自己写的。
金玉良姻是薛宝钗和贾宝玉。
木石前盟是林黛玉和贾宝玉。
都道是,人人都支持薛宝钗和贾宝玉。
只念,就是他只爱林黛玉。
可结果呢?
空对着,山中高士晶莹雪;终不忘,世外仙姝寂寞林。
薛宝钗是山中高士,她很好,但是贾宝玉就是不喜欢,就是忘不掉林黛玉。
那么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呢?
叹人间,美中不足今方信。
这里对应的是《红楼梦》开篇,僧人劝石头的话:红尘中又有‘美中不足,好事多磨’八个字紧相连属,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,人非物换。
到头来,石头终于领悟了茫茫大士的话。
可又能怎么样呢?
纵然是齐眉举案,到底意难平。
齐眉举案说的是,宝玉和宝钗是很和谐很般配的。
但到底还是忘不掉林黛玉。
这一段写作的时间点应该是,宝玉和宝钗成婚,洞房花烛夜的时候。
您说谁最惨呢?
用现在的视角,肯定是薛宝钗。
自己的丈夫新婚之夜,想的全是初恋,您说命苦不苦?
贾宝玉再无奈,可薛宝钗她得罪谁了?
宝玉忘不掉林黛玉,干嘛要娶人家宝钗呢?
有朋友就说了,宝玉身不由己,他也是没办法!
可最后他不还是抛弃宝钗了。
贾宝玉真要痴情,他干脆自杀殉情,和黛玉一块死得了。
可是他没有,他还是娶了薛宝钗。
他的爱也没有那么爱,说到底他还是自私,缺乏担当。
如果娶了林黛玉,那么他会不会还想薛宝钗呢?
这首曲子的名字叫终身误。
贾宝玉的终身误了?薛宝钗的就没有?
您看,换个视角,宝玉就是妥妥的渣男无疑了。
说完了情的部分,我们再代入明亡清兴,说说国的部分。
薛宝钗是清,林黛玉是明。
这一段就是说,入了清还是忘不了明。
自己这辈子被耽误了,自始至终忘不掉亡国恨。
第二支曲子叫枉凝眉。
黛玉的长相是: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。
宝玉送给黛玉的外号叫;颦颦。
黛玉眉尖若蹙,两眉相会,所以取名颦颦。
凝眉就是皱眉,就是颦颦,说的是黛玉的神态。
枉凝眉就是徒自悲伤。
怎么个悲伤法呢?
一个是阆苑仙葩,一个是美玉无瑕。
若说没奇缘,今生偏又遇着他,若说有奇缘,如何心事终虚化?
宝玉和黛玉属于典型的有缘无份。
一个枉自嗟呀,一个空劳牵挂。
一个是水中月,一个是镜中花。
世上最遥远的距离,就是彼此看得见,摸得着,还知道彼此的爱,但终究走不到一起。
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?
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,怎经得秋流到冬尽,春流到夏!
分明是说,黛玉泪尽而亡。
问题就在这了,黛玉为什么要流泪?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呢?
这里全然没写,这是作者挖的坑,我们也先跟着挖个坑。
总之,黛玉为宝玉付出了一切。
宝玉太能做,绛珠仙草还了所有的泪,都填不满宝玉挖的坑!
第一支曲写宝钗得到了宝玉的人,没有得到宝玉的心。
第二支曲写黛玉得到了宝玉的心,但得不到宝玉的人。
宝钗和黛玉,妥妥的两个大冤种。
而罪魁祸首,宝玉什么态度呢?
宝玉听了此曲,散漫无稽,不见得好处,但其声韵凄惋,竟能销魂醉魄。因此也不察其原委,问其来历,就暂以此释闷而已。
警幻仙子都把天机喂到宝玉嘴里了。
宝玉也只是听出声韵凄惋,甚至还觉得销魂醉魄,只是当做释闷而已。
这就好比,我们去电影院,看了一个悲剧电影,人人流泪悲伤。
可有有一个人哈哈大笑,这时候,你是不是想抽他两耳光,这人的心怎么没有一点同情心呢?
您说,宝玉的心怎么就那么硬呢?
因为他没有心,他是块石头呀!
石头就算有心,那也是实心的。
第三支曲子叫恨无常,对应判词,写的就是元春了。
元春为什么要恨无常呢?恨无常又是什么意思呢?
喜荣华正好,恨无常又到。
原来,无常是黑白无常,代表的是死神。
生活好好的,突然就死了,这是不甘心呀!
眼睁睁,把万事全抛。
荡悠悠,把芳魂消耗。
这里是说死的状态:眼睁睁,荡悠悠。
怎么死才能眼睁睁,荡悠悠呢?
上吊。
那么好端端的,元春为什么要自杀呢?
没有写。
只写了元春的遗愿。
望家乡,路远山高。
她想回家,可是回不去了!
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:儿命已入黄泉,天伦呵,须要退步抽身早!
元春希望贾府退步早抽身。
再结合判词中写的:虎兕相逢大梦归。
显然是说,朝廷发生了巨大变动。
才导致,元春在荣华正好的时候,死神降临!
元春自杀其实是保全家人的一种手段,可是他的父母显然无法体会,照旧执迷不悟,一路作死,最终一起见无常。
元春是个可怜人,为贾府献祭了自己的一生。
苦都让她一个人吃了,罪也让她一个人受了。
有朋友就问了,皇宫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,能有什么苦和罪呢?
这个等到元春省亲的时候,再细说。
第四支曲叫分骨肉,对应的是探春。
一帆风雨路三千,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。
古人常说,生离死别,在当时的通讯环境下,离别就是永别。
探春远嫁不过是另一种死亡。
这就好比,以自己所有的人际关系,包括父母亲朋,换取你成为皇帝。
你愿意交换吗?
想来,绝大多数的正常人是舍不得的。
恐哭损残年,告爹娘,休把儿悬念。
自古穷通皆有定,离合岂无缘?
从今分两地,各自保平安。
奴去也,莫牵连。
这是探春远嫁时的离别词。
十分让人怀疑,作者提前知道后40回就没有,所以在这就提前交待了。
您仔细看,探春的离别语,是越来越无情的。
先说休把儿悬念,然后是离合岂无缘,之后是各自保平安,最后是莫牵连。
什么叫莫牵连?
不应该说莫牵挂吗?
探春就是在和贾府切割。
我走了之后,就不再是贾府的人了。
咱们的缘分尽了,以后各过个的,你们别来牵连我?
总之,我决不会走元春的老路。
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一对,那么元春和探春就是一对。
林黛玉为贾宝玉泪尽。元春为贾府上吊。
林黛玉和元春最像。
那么探春和薛宝钗也应该命运相似。
探春绝情抛弃贾府,那么宝钗必然也会醒悟,彻底放弃贾宝玉。
贾宝玉和贾府都是扶不起的阿斗,都是别人命运的负担,都是又黑又臭又硬没有良心的石头。
有的人累死了,而觉醒的人抛弃负担,重获新生。
不是所有的付出都理所应当,不是所有的爱都不求回报。
总之,且行且珍惜,莫要失去了才后悔莫及!
篇幅有限,下回我们再讲剩下的曲子?其他金钗的命运又是如何呢?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立刻回复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名著书屋 ( 浙ICP备2023009757号 )

GMT+8, 2025-8-28 18:09 , Processed in 0.085984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