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29|回复: 0

大话红楼250:宝玉、袭人、贾兰的三种人生?三种人生背后,《红楼梦》隐藏的终极绝望?

[复制链接]

5166

主题

23

回帖

1万

积分

vip

积分
15731
发表于 2024-11-19 16:41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宝玉、袭人、贾兰的三种人生?三种人生背后,《红楼梦》隐藏的终极绝望?
书接上回,宝玉打发贾芸去后,意思懒懒的歪在床上,似有朦胧之态。
朦胧就是要睡觉的意思。
宝玉为什么慵懒和朦胧呢?
因为无聊和空虚。
他的生活虽然富裕,但内心却充满了迷茫与挣扎。
以前穷的时候,很少听说有人抑郁。
而现在富足了,为什么那么多人反而抑郁了呢?
这就是需求升级导致的。
物质满足之后,人们更在乎精神的满足。
你告诉我说想吃几碗饭,再多也是可以量化的。
你告诉我想要人生意义,意义却是虚无缥缈的。
赚钱可以量化到搬几块砖。
而人生意义可能搬走泰山都没用。
这就是:饿的烦恼只有饿,而吃饱了撑出来的烦恼无边无际。
宝玉的无聊不是简单的无所事事,而是源于他对现实世界的迷惘。
他的懒散,是对现实世界无理取闹的一种消极抵抗。
袭人便走上来,坐在床沿上推他,说道:“怎么又要睡觉?闷的很,你出去逛逛不是?”
您注意袭人的用词,又要。
也就是,宝玉这段时间经常睡觉。
宝玉的日常生活就是睡觉。
除了睡觉,就是撩骚。
宝玉见说,便拉他的手笑道:“我要去,只是舍不得你。”
这话您仔细品,怎么舍不得呢?
舍不得这三个字,实在是太暧昧了。
您猜,宝玉和袭人这段时间有没有试云雨呢?
一个多月的时间,您说宝玉在房间里只是单纯的睡觉,我是不信的。
袭人笑道:“快起来罢!”
一面说,一面拉了宝玉起来。
宝玉的问题就来了:“可往哪去呢?怪腻腻烦烦的。”
袭人道:“你出去了就好了。只管这么葳蕤,越发心里烦腻。”
袭人这句话是不是听着很耳熟。
我们平常也经常听到:先不要想,要先去做,在做的时候想,在想的时候做。
用八个字总结就是: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。
人生意义不是想出来的,而是做出来的。
同理,爱也不是说出来的,爱也是做出来的!
行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。
袭人代表了那种传统的、务实的生活态度,她希望宝玉能够融入现实,过上正常人的生活。
宝玉无精打采的,只得依他。晃出了房门,在回廊上调弄了一回雀儿,出至院外,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。
在外部的压力下,宝玉终究还是要独立面对现实的无趣与沉闷。
晃门、弄雀、看鱼,三个行为,写尽了宝玉作为富贵公子的空虚。
也就是这个时候,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,宝玉不解其意。
正自纳闷,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,一见宝玉在前面,便站住了,笑道:“二叔叔在家里呢,我只当出门去了。”
贾兰这话是什么意思呢?
宝玉先是脸受伤、后是中邪,这段时间一直在家里当宅男,不是人尽皆知的吗?
既然人人都知道,为什么贾兰还问呢?
这就是正话反说,故意嘲讽宝玉:感情您还知道出门呢?
被人揭短,宝玉还真不知道怎么答。
只好说道:“你又淘气了。好好的射他作什么?”
贾兰笑道:“这会子不念书,闲着作什么?所以演习演习骑射。”
您看,贾兰这孩子多上进,抓住一切时间学习,不读书还要演习骑射。
那么贾兰为什么那么努力呢?
您想,为什么作者让贾兰射鹿,而不是射兔射鸟呢?
因为鹿有逐鹿天下之意。
就是要表现贾兰这孩子的雄心壮志。
和袭人务实的生活太多不同,贾兰从来都是知道自己要什么。
不但知道自己要什么,更知道如何得到!
宝玉如何评价贾兰的人生态度呢?
“把牙栽了,那时才不演呢。”
您瞧宝玉这话可是够酸的,不鼓励,而是诅咒。
宝玉不奋斗,也不想看着贾兰奋斗,心眼可是够小的。
显然,作者这么写,就是拿贾兰来和宝玉做对比的。
刚好可以对应,《红楼梦》在第三回批宝玉的《西江月》二词。
这里我们复习一下:
无故寻愁觅恨,有时似傻如狂。纵然生得好皮囊,腹内原来草莽。
潦倒不通世务,愚顽怕读文章。行为偏僻性乖张,哪管世人诽谤!
富贵不知乐业,贫穷难耐凄凉。可怜辜负好韶光,于国于家无望。
天下无能第一,古今不肖无双。寄言纨绔与膏粱,莫效此儿形状。
那么作者只是想表扬贾兰,讽刺宝玉吗?
那就太肤浅了。
《红楼梦》中没有一句台词是多余的。
宝玉说贾兰牙栽了,贾兰就一定要栽牙。
李纨的判曲《晚韶华》中写:虽说是,人生莫受老来贫,也须要阴骘积儿孙。气昂昂头戴簪缨;光灿灿腰悬金印;威赫赫爵禄高登;昏惨惨黄泉路近。问古来将相可还存?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。
黄泉路、虚名儿指的就是贾兰。
贾兰终究会因为自己的奋斗而早死。
这就叫奋斗没有好下场。
我们复盘一下这一段剧情,篇幅不长,却写了三个人。
宝玉的慵懒、袭人的劝进、贾兰的射鹿。
三个人的状态,对应了三种生活态度。
宝玉的迷茫,袭人的务实,贾兰的奋斗。
三种生活态度,又对应了三种生活方法。
什么都不做,根据情况做,积极主动做。
纵观红楼的故事走向,这三个人的三种选择都没有好结果。
宝玉爱而不得,袭人求而不得,贾兰得而早死。
到头来都是一场空。
也就是说,在贾府无论怎么选都是死路一条。
为什么呢?
因为《红楼梦》的故事发生在末世。
作者不是要批评某个角色的生活选择,而是在说末日之下,人类的挣扎与痛苦。
在时代洪流面前,个人的选择是微不足道的。
当小星星撞地球的时候,不会因为一只恐龙是睡觉还是健身,甚至他称霸地球,而改变结果。
这就是宿命,不可更改的宿命。
这也是红楼打根子里所透露出的绝望。
无论选不选,怎么选,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。
按照这个理论,作者内心是认可宝玉的选择的,既然早晚都要完蛋,那不如什么都不干,开心一天是一天。
但是作者又是不甘心的,万一结局能够改变呢?
所以他又要写贾兰的奋斗。
自己的碌碌无为,和贾兰的功成名就相比,你说不羡慕贾兰,我是不信的。
就算是贾兰死了,那也有虚名留世,那也是烈士加身。
对于贾兰作者是嫉妒的,因为嫉妒所以才要骂贾兰磕牙。
除了嫉妒,作者又是羡慕的。
因为羡慕,所以他又承认贾兰的功绩,写他的人生巅峰。
气昂昂头戴簪缨,光灿灿腰悬金印,威赫赫爵禄高登。
同时,作者对贾兰的结局又是充满同情的。
并且将一切归因到李纨身上,不给子孙积德。
书归正文,告别了贾兰,宝玉的下一站是哪?
哪里能让他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,解释他的无聊寂寞呢?
咱们下回再说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立刻回复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名著书屋 ( 浙ICP备2023009757号 )

GMT+8, 2025-8-29 05:08 , Processed in 0.081515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