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41|回复: 0

[已用] 后瘟疫时代,三国与水浒的共鸣

[复制链接]

50

主题

0

回帖

259

积分

vip

积分
259
发表于 2024-11-22 10:57:5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若要探讨四大名著谁最牛,那肯定是萝卜白菜,各有所爱。
但你若问我哪部最让人嫌弃,估计很多人会说水浒传。
为啥呢?很多人觉得水浒太过暗黑,满是血腥,简直就是教唆青少年学坏。
里面的主角们大多数都是猥琐、没骨气、心黑手辣的形象。
现在很多人不喜欢水浒传,鄙视宋江,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。
要真正领悟水浒传的精髓,需要深厚的生活阅历和对时代背景的深刻理解。
水浒传开篇讲述了一场可怕的瘟疫。
宰相赵哲、参政文彦博向仁宗皇帝启奏:目今京师瘟疫盛行,民不聊生,伤损军民多矣。
那么在北宋时期,人们如何应对瘟疫呢?
仁宗急敕翰林院,随即草诏。
一面降赦天下罪囚,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。
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,修设好事禳灾。
古代帝王面对困境时,常常采取三大策略:赦免罪犯、减轻税赋、祈求神灵庇佑。
简而言之,就是既要让百姓得到实惠,又要寻求上天的帮助。
你可能会好奇,为什么不直接治理呢?
如果能治,谁还会去求神拜佛呢?恰恰说明,当时的人们已经束手无策了。
场瘟疫果然越来越严重,宋仁宗再次召集全国瘟疫防治负责人开了个座谈会。
范仲淹给皇上支了个招儿: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,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。
奏闻上帝,可以禳保民间瘟疫。
京城些和尚道士的法力似乎不够看,得加把劲儿。
于是仁宗命太尉洪信为天使,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请张真人下山。
洪信接到诏书,马不停蹄地赶往江西龙虎山。
住持真人告诉他:张天师住在龙虎山顶,要见他,非得洪信斋戒沐浴,更换布衣。
孤身一人,带着诏书,焚烧御香,步行上山礼拜。
洪信一听,得赶紧动身。于是他五更天就出发了,可一路爬山越岭,可真是累坏了他把老骨头。
走到半路上,洪信突然遇到一只猛虎,好在老虎似乎对肥肉不感兴趣,瞥了他一眼就走了。
没走多远,又碰上一条白蛇,可惜白蛇嫌弃他太老,懒得多看一眼。
最后碰到了一个骑黄牛的小道童。小道童告诉他天师不在家。
洪信信以为真,就下山了。
回到山下,住持一听他的遭遇,告诉他那道童就是天师。
洪信趟差事算是彻底搞砸了。
为啥要写么一段呢?洪信见不见天师,有啥大不了的?
因为洪信没诚心,所以解不了人间的瘟疫。瘟疫不仅仅是病魔,还有人祸。
就因为他没诚心去对付病魔,所以后瘟疫时代,人祸就免不了。
洪信游龙虎山的时候,举火一照,四边无别物,中央有一个石碑,约高五六尺。
下面石龟底坐,碑前都是龙章凤篆,天书符篆。
碑后却有四个真字大书,刻着遇洪而开。
可不就是命中注定、天数使然嘛。老洪一看,担子可就重了,直接就说:给我挖。
众人先把石碑放倒,挖出石龟,发现一块大青石板。
掀开石板,是一个万丈深浅的地穴。
只见穴内划剌剌一声响亮,一道黑气,从洞里滚将起来,掀塌了半个殿角。
这段故事说的就是洪太尉误放妖魔,这些妖魔就是水浒里的主角团。
这些人难道是天生的妖魔吗?不是,他们都是那场瘟疫造就的。
在108将里,有多少人失去了父母兄弟。
举个例子,宋江是家中老三,但老大老二却消失得无影无踪,很明显,他们可能早就因为瘟疫离世了。
瘟疫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,也塑造了许多英勇的人物。
它的影响可不是短暂的,而是要延续很长时间,它所带来的后果,不仅仅局限于现在,更深远的影响在未来。
那么这个未来是多久呢?水浒传告诉我们,30年。
30年后,北宋战火纷飞。而水浒传所讲述的,正是瘟疫过后的那个时代。同样的,三国演义也是。
瘟疫可是东汉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。那场瘟疫究竟导致了多少人死亡呢?
全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因此丧生,而且这场灾难持续了一百多年,导致家园荒芜,人民流离失所。
医圣张仲景的杰作伤寒杂病论,就是为了对抗这场瘟疫而诞生的。
他们家族掌握着大汉的顶尖医疗资源,家族原本有二百多人,但短短十年间,就只剩下六十多人了。
普通百姓的遭遇,更是可想而知。
曹植的说疫气中描述:厉气流行,家家有僵尸之痛,室室有号泣之哀。
或阖门而殪,或覆族而丧。
这场瘟疫带来了两个显而易见的结果。
首先,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面对死亡,儒家那一套理论显得苍白无力。
大家纷纷寻找新的精神寄托,有的人选择了宗教,追随张角的步伐;有的人选择了放纵自我,效仿竹林七贤,沉迷于五石散的幻境。
其次,人口的大量死亡直接导致了汉朝统治的动摇。
瘟疫面前,人人平等,无论是百姓还是权贵,都难以幸免。
优秀官员的成长需要时间,然而死亡的速度却远超过了补充的速度,地方治理因此陷入混乱。
朝廷眼看着治理跟不上,财政和兵力都日渐枯竭,只能寄希望于地方自治。这也为军阀和世家大族的崛起提供了温床。
汉桓帝时期全国就发生了三次大疫,到了灵帝时期更是达到了五次。赤壁之战时,瘟疫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人们心头。
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:自顷已来,军数征行,或遇疫气。
吏士死亡不归,家室怨旷,百姓流离。
所以三国也是后瘟疫时代的一个缩影。
总而言之,瘟疫总是伴随着历史的巨变。
面对这样的挑战,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,迎接一个新的时代呢?

微信图片_20241122105703.png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立刻回复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名著书屋 ( 浙ICP备2023009757号 )

GMT+8, 2025-8-28 20:55 , Processed in 0.096124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